1、治理的目标和任务;
2、采取的方法和措施;
3、经费和物资的落实;
4、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;
5、治理的时限和要求;
6、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。
1、XX组织机构不健全;
2、XX责任制未落实;
3、XX安全投入不足;
4、XX管理不完善;
5、其他管理因素缺陷;
6、XX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。
①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
②操作规程不规范
③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
④培训制度不完善
⑤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
可以参照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安全检查表一般包括
1、检查项目;
2、检查内容;
3、检查标准;
4、检查结果;
5、评价。
重大和一般隐患的报告均可采用
1、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;
2、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;
3、隐患的治理方案。
整改措施:企业建立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,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组织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。
2、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;
整改措施:事故隐患整改要落实单位,相关部门要按规定认真做好整改工作,切实消除隐患。
3、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,治理,复查、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;
4、加强安全生产投入,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;
5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,落实到位;
6、相关方进行安全管理时应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,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。
适用于各类措施计划的编制
1、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;
2、措施名称;
3、措施目的和内容;
4、经费预算及来源;
5、实施部门和负责人;
6、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;
7、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。
适用于各类措施计划的执行
1、措施计划项目经审批后应正式下达;
2、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到各执行部门后,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;
3、对已经完成的项目,应由验收部门负责组织验收;
4、安全技术措施验收后,应及时补充、修订相关管理制度、操作规程,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,建立相关的档案和记录
适用于各类运行的普遍性保障措施(非针对性),实际是《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》规定,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,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:
1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,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;
2、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;
3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,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;
4、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;
5、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,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;
6、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;
7、依法参加工伤保险,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;
8、厂房、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、设备、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、法规、标准和规程的要求;
9、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,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:
10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:
11、有重大危险源监测、评估、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;
12、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、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,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、设备;
13、法律、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。
同样适用于类似防治、管理措施
1、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,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;
2、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;
3、建立、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;
4、建立、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;
5、建立、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;
6、建立、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。
分析:此类处置措施不外乎报警、停止(切断)、疏散人员、堵漏(抢险)时防护齐全、处理泄漏物等:
1、向消防部门119环保部门公安部报警;
2、该厂立即停工,切断隔离脱硫硝工艺;
3、疏散场所人员,向上风向转移,防止吸入接触;
4、处置人员,佩戴好防化服和空气呼吸器,用防爆工具进行堵漏处理;
5、用喷雾水进行稀释,可用砂土及吸附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。
2、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,提高工作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;
4、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;
适用于各类事故的普遍预防措施。
2、岗位安全职责,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;
4、安全设施,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;
适用于各类作业、岗位的培训。
1、特种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;
2、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;
3、施工中没有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;
4、在作业环境不良的条件下违章指挥,强令冒险作业;
5、临时工未经培训上岗,特种专业人员未持证上岗;
6、相关方管理混乱,存在着非法分包、转包的现象。
3、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;
5、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;
7、个人防护用品。
2、事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;
4、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(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)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;
5、已经采取的措施;
6、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。
2、事故现场抢救、处理;
9、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;
1、防护、保险、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;
2、设备、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;
3、个人防护用品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;
4、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。
二、人的不安全行为
1、操作错误、忽视安全忽视警告;
2、造成安全装置失效;
3、使用不安全设备;
4、手代替工具操作;
5、物体存放不当;
6、冒险进入危险场所;
7、攀、坐不安全位置;
8、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;
9、机器运转时加油、修理、检查、调整、焊接、清扫;
10、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;
11、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;
12、不安全装束;
13、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。
1、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;
2、教育培训不够;
3、劳动组织不合理;
4、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错误;
5、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;
6、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;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;
7、其它。
1、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、法规和技术标准;
2、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;
3、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;
4、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;
5、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,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;
6、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;
7、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;
8、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;
9、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;
10、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。
分析:应从管道维护、定期检测、安全评价、安全检查、隐患排查、特种设备日常管理、应急预案演练等方面作答更准确:
1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,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;
2、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,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;
4、制定重大危险源监测、评估、监控措施并严格落实。
5、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、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,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、设备;
6、按照相应规定,定期进行管道维护;
8、定期进行隐患排查;